常见问题


青少儿运动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吗?

时间:2018-07-21 来源:体能运动馆 关注度:26136

据2017年上海市儿童学习基础素养的家长调研表明:无论是幼儿园阶段还是小学一年级,家长对儿童运动能力的关注在各项能力中始终排位垫底。

儿童的生活也逐渐显现出一种“静态模式”:不仅越来越多孩子的休闲娱乐活动被iPad等屏幕占据,“低头族”越来越低龄化,而且孩子更多的时间被父母投入到以知识培养为主的训练中。

运动锻炼孩子坚毅的品格。

这种对运动的低关注,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。

我们这一代父母,在成长过程中,亦是被父母、老师不注重体育发展的,我们的体育课常常被调去补或数学。

因此,在我们成年以后,能坚持体育锻炼,对体育保有热情的人少之又少。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中,这样的缺点也很明显地暴露出来。

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需要运动?

除却强身健体,运动和孩子的智力,乃至心理发展息息相关。你还在发愁孩子学习不专心,孩子不够胆大和自信,孩子爱闹脾气,情绪容易失控?

其实很多所谓的“毛病”,通过运动都可以治愈。运动使得孩子能够直接用身体去感知和体验,获取丰富的经验,刺激孩子主动学习,并习得更好的自控力。

运动可以治愈孩子的诸多“毛病”。

从孩子出生伸胳膊蹬腿开始,他的运动生涯就已经开始了。

大运动上,他慢慢学会抬头、翻身、坐和走;精细动作上,他从最初的紧握拳头到慢慢伸展手掌,学会用手指捏起桌上的珠子,再到未来的拿笔写字、穿针引线。

孩子在这一系列运动的发展中,得以与周围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进行深入的互动,从而给个体带来大量新的经验。正是基于这些经验,孩子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世界。

对孩子来说,最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“做中学”。

比如,孩子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与运动密切相关,在荡秋千的运动中他们能够把抽象的概念“高”与“低”具体化;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,孩子可能理解了“上”与“下”、“水平”与“倾斜”;比如,在儿童用塑料瓶自制水枪的游戏中,他们体验到方向、水压的变化并在操作中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;再比如,儿童用肢体语言进行故事表演能很好地锻炼理解和表达能力,这也正是在强化早期读写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身体活动是主动学习的助推剂。

运动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

孩子的生活不该被困在书桌旁。

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、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。

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。人要快乐,大脑中一定要有多巴胺,我们的快乐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体。因此,运动完的人心情都很愉快,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奋,脾气都很好。

血清素跟我们的情绪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。很多抗忧郁症的药都是阻挡大脑中血清素的回收,以使大脑中的血清素保持较高的水平。

正肾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,它在面对敌人决定要战或要逃时分泌得最多。正肾上腺素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。运动对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来说,也是自我控制的“良药”。

运动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,最重要的还是要将运动意识内化到孩子心里,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。

跑沃尔体能馆

专注青少儿的健康与成长,开设有基础体能、跆拳道等课程,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、科学的训练和专业的测评,让孩子在规律的运动中提升身体素质、运动基础和运动技能,进而促进大脑认知、社交能力的发展、健康人格及个性的形成。

让孩子一路自信、健康、快乐地成长!孩子10岁前 不能缺少这6种实践